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科學研究計畫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for Laboratory Scientists 
開課學期
111-1 
授課對象
生命科學院  基因體與系統生物學學位學程  
授課教師
張俊哲 
課號
ENT5045 
課程識別碼
632 U1070 
班次
 
學分
2.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二2,3(9:10~11:10) 
上課地點
學新705 
備註
學士班三年級以上及碩博士班開始從事實驗室工作的同學。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20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我誠懇第期待,也相信 “科學研究計畫管理” (科學之路) 這個課程對同學的研究生涯能有實質的幫助!

課程慨述:
(1) 系統闡述 (生命) 科學研究之本質,以及從事 (生命) 科學實驗會遭遇到的逆境與樂趣。
(2) 針對研究計畫管理的實務: (a) 實驗規劃; (b) 實驗執行; (c) 英文期刊論文之佈局等要項進行經驗分享與實例操練。
(3) 每週實例講述: 如何成為ㄧ個成功的研究生。
(4) 簡而言之,本課程可視為 『研究生的新生專題』,幫助研究生過好研究生涯。

(補充文獻: 為何有 “科學研究計畫管理這門課? 摘自 “昆蟲電子報 19 期, 31st May 2009)

科學研究計畫管理 - 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learn

張俊哲老師

這是我大約一個月前由席德尼 布雷納 (Sydney Brenner, 2002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 的訪談中所學到的句子。我非常喜歡這句話,也在各個不同的場合分享給同學。然而,沒想到當我受邀為「不可不修的一堂課」撰稿時,這句話竟然成為我的「布雷納障礙」。因為,布雷納的本意正是鼓勵年輕的學子擺脫被動的課堂學習,勇於嘗試各種管道擷取新知;坦白來說,在他的眼中,真的「沒有不可不修的一堂課」!然而,如果要由我的開課清單中挑一門課推薦給同學,無疑地,「科學研究計畫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for Laboratory Scientists) 是我的首選。

大約三年前,在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南極研究中心工作的 Charles Cook 博士受聘至系上進行基因親緣遺傳分析以及短期講學。在他成行前,我告訴他台大素有自由之學風,因此他的授課內容與主題完全由其自訂。因為我當時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和這位老同事聯絡,不知他在研究之餘,又在劍橋大學取得 MBA 學位。當他告訴我要講授「科學研究計畫管理」時,我的確相當震撼;然而,「尊重自由學風」大話已出,只能故做鎮定,靜觀其變。令人欣慰的是,Cook 博士深入淺出的教學方式以及實用豐富的內容,在當時吸引滿座之同學 (含本系與其他學系的學生),踴躍發言聲與歡笑聲不時由中非一樓大教室傳出。迄今,我仍深深懷念那一年的初夏!

隨著時光飛逝,到了兩年前的夏天,我得知 Cook 博士無法再次來台授課的消息,隨之憂鬱了起來。面臨停開這門課與否,著實令我陷入長考:「停開」的確是最簡單之方式,然而也是最不負責任之作法;「續開」的確可讓同學對研究工作之進行有所助益,但我實在無法「clone (複製) Chuck (Cook博士之暱稱)」。就在天人交戰之際,我無意間由莊榮輝教授的網站發現了「科學之路」(The Art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這本書的中譯本。當「科學之路」這四個字映入眼簾時,我的焦慮頓時飛散,並毅然決然的在暑假中詳研這本書,佐以原文版,完成教材之製作。因此在過去的四個學期,「科學之路」已成為「科學研究計畫管理」的教科書。雖然書名看起來有些哲學,出版年代也早在 1950 年初期,然而作者 Willian I. Beveridge 以其深厚的科學研究功力與洞見,使得這本書不僅在當時深受矚目與歡迎,其觀點迄今仍擲地有聲,切中追求優質科學研究之要點。

我非常喜歡上這門課,因為我喜歡「科學之路」這本書,自己也行在「科學之路」。這門課不是教學生如何發表高點數的論文,也不是傳授申請研究計畫的竅門。這門課主要針對已經有些研究室經驗的大學部與碩、博士班學生,面對一個研究計畫,應如何從無到有進行規劃與執行。非常湊巧的是,我發現 Beveridge 的「科學之路」正是最佳的藍圖:從序言之「科學家與偵探」就直指科學研究計畫之進行需具備對線索鍥而不捨之決心與敏銳的蒐證能力 (我通常都會延請一位真正的辦案高手現身說法!);接著「準備工作」、「實驗」、「機遇」、「假設」…,到最後的「戰略與戰術」、「科學家」等章節,很完整的說明了從事研究計畫會遭遇之挑戰、應有的態度以及解決之道。

雖然選這門課的同學人數以及歡笑聲已不若 Chuck 開課時之盛況,然而同學們認真地參與討論,真誠地分享作業心得,還有眼中對科學研究露出不再恐懼的微光,都是鼓勵我每學期很樂意地走進課堂,一遍又一遍述說 Beveridge 的論點與解析當代科學研究趨勢的最大動力。行筆至此,我不禁又想到了 Brenner 講過的 "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learn" 這句話。我想「科學研究計畫管理」應該是為了具備這個能力所開的課。歡迎各位同學選修,課堂見! 

課程目標
幫助同學了解:
(1) 檢視本身是否合適從事生命科學研究。
(2) 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 “節奏"。
(3) 研究室的 “生態" 以及管理好在研究室的生活。
(4) 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成就感。 
課程要求
1. 一顆謙卑、願意學習、願意分享的赤子之心。
2. 懷抱有心學習如何有效管理研究工作的積極態度。
3. (請特別注意) 本課程對具有實驗室經驗半年以上的同學幫助較大,若剛進研究室或沒有研究室經驗的同學可以稍後再修。研究生則不在此限。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